您當前位置:中國菏澤網(wǎng) > 文娛新聞 > 正文
作者: 來源: 新華網(wǎng) 發(fā)表時間: 2025-09-12 10:12
意大利音樂劇《神曲》在上海大劇院上演。文匯報記者 葉辰亮 攝
全球首部且唯一一部改編自但丁同名史詩的意大利音樂劇《神曲》,9月11日至14日登陸上海大劇院連演6場。在中意建交55周年之際,這部作品以搖滾、歌劇與古典樂的跨界融合,搭配3D動態(tài)投影與機械舞臺裝置,為申城觀眾打造一場從“地獄”到“天堂”的沉浸式靈魂之旅,讓14世紀的文學(xué)經(jīng)典在當代舞臺煥新活力。
作為深耕經(jīng)典重構(gòu)的先鋒之作,《神曲》音樂劇的藝術(shù)突破從創(chuàng)作源頭便極具張力。導(dǎo)演安德烈亞·奧爾蒂斯在尊重但丁原著精神的前提下大膽創(chuàng)新,將交響樂、電子搖滾與3D全息投影等前沿技術(shù)深度融合——當“地獄篇”的爆裂電吉他響起,機械舞臺隨節(jié)奏下沉,配合暗色調(diào)3D投影營造出深淵感;“天堂篇”則切換為純凈歌劇詠嘆調(diào),穹頂投影與升降裝置勾勒出神圣光影,讓觀眾仿佛跟隨但丁的腳步穿越時空。作曲家馬爾科·弗里西納更以精準的音樂敘事,將古典編曲與現(xiàn)代節(jié)奏交織,通過“地獄篇”撕裂式搖滾高音、“煉獄篇”深沉交響樂、“天堂篇”空靈詠嘆調(diào)的風格轉(zhuǎn)變,呼應(yīng)劇情中的人物情緒與哲學(xué)思考,凸顯劇中每一個激烈又富戲劇化的瞬間,喚起但丁筆下場景的神秘與宏偉。
8位才華橫溢的意大利歌手,以具有感染力的嗓音成為藝術(shù)表達的核心載體。他們不僅輕松駕馭不同篇章的音樂風格,更通過細膩演繹賦予角色生命力——從“地獄”中沉淪靈魂的掙扎,到“天堂”里神圣形象的澄澈,20余個經(jīng)典角色在歌聲中鮮活呈現(xiàn),為觀眾帶來聽覺盛宴。
而舞臺呈現(xiàn)的匠心更不止于聲與光,舞臺通過機械裝置與3D動態(tài)投影的互動,配合音效與燈光的精準切換,形成強烈的視覺沖擊。為還原中世紀與神話世界的交融,劇組量身打造超過200套華麗服飾,以復(fù)雜刺繡、手工珠飾和特殊面料制作,打造令人眼前一亮的視覺效果,更讓角色仿佛從歷史畫卷中走出。
當觀眾在高科技與藝術(shù)審美的雙重包裹下,跟隨劇情探索“地獄”的黑暗、“煉獄”的救贖、“天堂”的光明,便能深入理解但丁筆下關(guān)于人性復(fù)雜、生命意義與自由可能的思考,完成一次心靈的洗禮。
自7月25日開啟中國巡演以來,《神曲》已在北京、成都、深圳等地引發(fā)觀演熱潮,大麥評分高達9.3分,人民網(wǎng)、《人民日報》等央媒多次報道其“跨越時空的藝術(shù)魅力”;上海站更特別融入本土元素,劇場外推出“但丁與東方美學(xué)”主題展覽,通過多媒體互動解析《神曲》與中國古典文學(xué)的精神共鳴,演出中同步啟用中英雙語字幕,讓東西方文明對生命意義的探尋在此碰撞。
《神曲》由中國對外文化集團有限公司與保利文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聯(lián)合出品,中演院線旗下北京四海一家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及北京保利劇院管理有限公司共同運營。這部作品所承載的文明互鑒意義,將持續(xù)為中意文化交流續(xù)寫華章。(文匯報記者 姜方)
人民網(wǎng) 新華網(wǎng) 央視網(wǎng) 中國網(wǎng) 光明網(wǎng) 中國日報 中青網(wǎng) 求是網(wǎng) 山東網(wǎng) 魯網(wǎng)
菏澤市政府網(wǎng) 菏澤文明網(wǎng) 菏澤市紀檢監(jiān)察網(wǎng) 燈塔-菏澤黨建網(wǎng) 菏澤長安網(wǎng) 菏澤廣電網(wǎng) 菏澤市教育和體育局 菏澤市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局
中國徐州網(wǎng) 連網(wǎng) 鹽城新聞網(wǎng) 宿遷網(wǎng) 中國淮安網(wǎng) 蚌埠新聞網(wǎng) 阜陽新聞網(wǎng) 淮北新聞網(wǎng) 拂曉新聞網(wǎng) 中國亳州網(wǎng)
舜網(wǎng) 青報網(wǎng) 聊城新聞網(wǎng) 德州新聞網(wǎng) 濱州網(wǎng) 東營網(wǎng) 水母網(wǎng) 中華泰山網(wǎng) 東方圣城網(wǎng) 瑯琊新聞網(wǎng)